乡村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生力量,近年来,雁江区东峰镇着力于通过村容村貌颜值提升、移风易俗等方式,推进文明村镇建设,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乡村由内而外颜值提升,散发活力,村民生活的幸福指数不断上升。
生态宜居 产业兴旺
近日,记者走进东峰镇打铁村,平坦的公路蜿蜒在丘陵之间,整洁的农房“静卧”在公路旁,楼前花草香、院落邻里亲已经成为该村一道靓丽的风景。
据了解,打铁村虽人口众多,但村民多在外务工。该村结合实际情况,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乡村振兴之路。近年来,全村修建水泥路36.1公里,其中产业便道约11公里,水利设施300余处。在产业路的推动下,全村发展水果种植400余亩,蔬菜种植400余亩,流转土地500余亩,除此之外,村民们还搞起了小家禽、家畜养殖。
产业的发展让村民们的收入逐渐提升,在文明创建的推动下,改善人居环境,擦亮乡村底色。如今,该村健身器材、垃圾分类点、山坪塘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美丽又便利的村庄让村民们拍手称赞。
“我们村主要发展藤椒、柑橘、榨菜等产业,下一步我们村还会提高生产力,做到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打铁村党支部副书记卿胜说。
文明由内而外的滋养让东峰镇的青山绿水焕发勃勃生机。近年来,东峰镇积极改善乡村道路、水利设施等基础建设,激活撂荒地种植活力,发展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并扎实抓好乡镇污水处理工作,处理好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如今,生态文明与产业发展齐头并进,村民增收致富的同时,也留住了群众的乡愁。
移风易俗 乡风文明
“我们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宣传最新政策,为未成年人的成长提供帮助,并结合一些志愿活动、榜样评选,把文明建设融入到生活当中。”东峰村党支部副书记刘丽告诉记者,在东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剪纸文化的氛围浓厚,展现了其深厚的非遗内涵,但重塑乡村文明新风尚,除了传统文化的铺垫,乡风文明也有了新标准。
“彼此谦让,相互尊重”“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爱护公物、美化环境”……在该村文化广场上既有传统文化孝老爱亲精神的体现,又可以感受到浓厚的文明创建氛围,过往村民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改掉陋习。依托文化宣传栏、文明实践站等,该村融入“垃圾分类”“文明习惯”等,推动全村移风易俗,内外兼修。
东峰村只是该镇移风易俗、乡风文明的一个剪影。近年来,东峰镇坚持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综合运用村规民约、道德讲堂、红白理事会、文明“积分”等多种方式变陈规旧习为文明乡风,通过各种评选活动树立标杆榜样,在各村搭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道德大讲堂等活动阵地,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精神文明活动,激发村民参与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
全媒体记者 刘佳雨 熊浩吉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
下载‘今日资阳’APP 了解更多新鲜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