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市两会期间,“改革”一词成了代表委员们口中的高频词,大家围绕深化改革谈思路、话举措,为推动资阳高质量发展建良言、献良策。
聚焦发展改革 做优做强国资国企
国企强则资阳强、国企弱则资阳弱。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3年资阳将聚焦“两降两提两做”改革任务,优化国有资本产业布局,加快同质化业务整合,开展多元化战略投资。坚定不移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开展县域民营经济改革试点。
目标既定,人心振奋。市人大代表黄义学会后步履匆匆、面露喜色。“2023年,市委市政府对国资国企改革进行了再安排再部署,政策的延续性为我们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供了强力保障。”说到深化国资国企改革,黄义学胸有成竹。资阳将以构建“雁阵格局”为重点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构建以资阳发展集团为“头雁”的“1+N雁阵格局”,实施集团化管控、实体化运作,做实“五大中心”,赋能人才、科技、资金、政策等发展资源,推动市属国企战略协同、资源统筹。完善治理结构,授权放权部分国资监督考核职能,突出布局优化结构调整,以资阳发展集团为母公司,带动其他市属国企协同发展、集群发展,不断推动国资国企做大做强。
与黄义学一样感到振奋和鼓舞的还有来自中石油四川资阳销售公司的市政协委员陈祖洪。他说:“资阳销售公司将向改革要活力,向改革要动力,在战略上布局,在关键处落子,推动企业治理全面提升,创新活力加速迸发,市场化机制更加成熟。”
一子落,全盘活。国资国企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开路先锋”和“排头兵”,持续做优做强国资国企,必将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聚焦民生改革 推动教育卫生提质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持续深化改革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发展,也是为了更好地惠及民生。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统筹推进教育综合、卫生体制等多领域改革。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市人大代表谭德奎说:“我们将坚持‘抓规划、补短板,抓培训、提素质,抓示范、强引领’的发展思路,为巩固提升资阳教育全省第一方阵位次夯实基础。”
具体来讲,资阳将以“三项改革”推动教育改革下深水。持续深化“双减”“双规范”改革,切实抓好课堂教学增效,落实好课后作业减负提质、课后服务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等工作;攻坚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学仪器(电教设备)配备、标准化考场和智能化管理系统建设,聚焦“三新”(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实施教师培训攻坚,推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改革,聚焦产教融合和内涵发展,高质量推进省级“三名工程”。
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也是来自资阳环境科技职业学院的市政协委员段渝的期盼。他说,资阳环境科技职业学院将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推动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专业格局。
出台12条措施强化疫情防控医疗保障、公布全市基层公益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新冠咨询电话、超3000名家庭医生深入基层开展服务……特殊时期,资阳深化卫生体制改革的步伐更加矫健。更好地推动卫生体制改革,市政协委员李莉聪有她的考量,聚焦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群众满意度,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中心,资阳将以优化主城区医疗资源布局,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深化县域医共体试点,提升分级诊疗水平;推动“医疗、医药、医保”同向发力,降低群众就医负担,助力卫生体制改革更好落地落实。
聚焦“三农”改革 加速农业农村发展
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2年,有序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融资实现“零突破”。2023年,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整市试点。
“通过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将不断创新突破制约全市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和瓶颈问题,开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良好局面。”市人大代表张团结对农业农村改革工作有着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对于如何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张团结认为,应聚焦健全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体制机制、创新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体制机制、创新乡村振兴要素保障机制、健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体制机制、健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经营体系、探索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探索推进中省改革试点试验等七大领域,切实抓好保障粮食安全,创新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统筹推进国省重点改革试点等具体工作,扎实推动农业农村改革过险滩、下深水,持续激发农业农村的发展活力,增强发展后劲,为资阳加快建设成都都市圈现代化产业新城和成渝地区中部崛起示范区建设贡献农业农村力量。
发展无穷期,改革无止境。收集好两会“金点子”,资阳改革再出发。
全媒体记者 孙正良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
下载‘今日资阳’APP 了解更多新鲜资讯